福建省侨联>> 喜迎二十大 侨界新贡献

老骥伏枥志犹坚,“医”心为民献终身——新加坡侨眷林永堃

发布时间:2022-10-08 12:46:4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侨联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侨联事业发展新篇章。2022年,福建省侨联特别推出“喜迎二十大·侨界新贡献”专栏,总结回顾福建侨界近年来发展的非凡成就,展示海内外闽籍侨胞的担当作为,进一步加强侨界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凝聚广大侨胞和归侨侨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林永堃,男,新加坡侨眷,1935年生,主任医师,教授,1959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后一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曾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外科分会秘书,福建省腹部外科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营养学组委员、《临床外科杂志》、《中国普外临床与基础杂志》、《福建医药杂志》、《肠内、外营养杂志》等杂志编委。

1989年-2002年,林永堃担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在13年期间内,为加快医院发展速度,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先后分管教学、医疗、护理等工作时,敢抓敢管,加强了教学工作、医疗质量和护理队伍的建设,为医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0年赴美国学习腹部外科、器官移植。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肝胆胰脾外科、胃肠道外科、血管外科、甲状腺和乳腺外科等多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全面,手术精湛,对普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疑难杂症的诊治尤为擅长。多次参加国际普外科学术会议,撰写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食管胃对端深套叠法动物实验》获1983年福建省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胆石症患者细菌的研究》获1990年福建省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探讨》获1992年福建省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联体婴儿分离术》获200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待遇。长期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外科教学任务,先后培养18位硕士研究生,2位博士研究生。已主办了六届福建普外科学习班,为我省各级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普外科人才。

 

1.png

沧桑岁月流年换,不负韶华晚霞红。在数十载悬壶济世行医路岁月中,林永堃坚守“生命至上”信条,以救治患者为己任,为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病痛。从穿上白衣那天起,林永堃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决疑难杂症,用“爱心、仁心、细心”呵护着千万患者健康。

一事专注,一生坚守。时间回溯到1959年,24岁的林永堃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进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正式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行医路上,他奋力笃行,不断精进医术,一刻都不敢懈怠。1990年,那时已过知命之年的林永堃教授还远赴美国学习腹部外科、器官移植。学成归来后,他就一头扎进学术研究与医院人才培养建设工作等工作中去。1989年至2002年间,在他担任副院长的13年内,不断加强教学工作、医疗质量和护理队伍的建设,为医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从住院医生到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林永堃从事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数十年,在肝胆胰脾外科、胃肠道外科、血管外科、甲状腺和乳腺外科等多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全面,手术精湛,对普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疑难杂症的诊治尤为擅长。

 2.png

林永堃手术照

 

从事外科临床医疗工作数十载,林永堃教授依然坚持奉献在临床第一线。2013年,医院接诊了一名乳腺肿瘤患者,患者因羞于就医,导致病情延误,送到医院的时候,肿瘤已经重达7斤,“我从医50多年,这么大的乳腺肿瘤还是第一次见到”。虽然手术很有难度,但是林永堃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一一克服手术中遇到的三大难点,娴熟、淡定地处置每一刀,最终顺利完成手术。正是凭借精湛的医学技艺,林永堃教授一次又一次为患者解决疑难杂症。

厚德精医,谱不朽传奇

莫言老,要身心善修,征程继续。即便早已退休,林永堃教授仍如约出现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诊室里。每到林永堃教授的门诊时段,慕名而来的病患有很多,他总是不急不躁,一往如昔,对每一个患者都细心问诊、认真检查,不放过一丝疑点,有条不紊地为他们开单、提出治疗建议。一个上午他要看五六十个病人,还不时有病人进来请求加号。“虽然现在都是通过网上预约门诊,但总有人没有约上,特别是一些外地来的病人,总是不好耽误的”。这是医者的仁心,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仁心。

 3.png

林永堃为患者看诊

 

医者要活到老,学到老。已至耄耋之年的林永堃是服老的,现在的他放下了握了大半辈子的手术刀。他说,随着年龄增大,精力、体力减退,工作能力不如以前。医院在发展,老人应该退到二线,给年轻人机会;同时,林永堃又是不服老的。他认为,作为一个人,头脑要不断地充电,这样才能不生锈。对一个专业,必须要掌握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医学四到五年就有个大变化,现在还用五年前的技术,就不行了。“我每天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几年看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以前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在林永堃教授不出诊的时间里,他总有两天泡在医院图书馆或书店里。每天晚上,他也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每周三个晚上看专业材料,其余时间看看历史,他对唐宋的历史特别感兴趣。每个月,他还要看两本国外的医学专业杂志。

作为外科医生,除了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充沛的体力。从年轻时起,林永堃教授就坚持每天跑步,如今跑不动了,他的运动改成了游泳。“我现在手臂力量还是可以的。在没有特殊情况,我还是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半小时,除了游泳还做力量训练。退休了适当做些工作,对自己来说有好处,对社会也能有所帮助。”林永堃教授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自己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看看门诊,对复杂病人做些会诊、出些主意。相比退休前,现在是主动式地工作,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牢记使命,心系民生

爱心义诊送健康,倾情服务暖人心,留住仁心在民间。岁月不曾磨灭他的初心和热情,相反,使他更加挂记群众,惦念社会。退休后的林永堃教授不畏年龄的老化,体能的下降,每年还要参加几次义诊活动。

 4.png

2014年,林永堃医师于厦门参加义诊   (左一)

 

比如,在参加福建省侨联与福建医科大学侨联联合组织的“走进厦门侨乡,为归侨、侨眷开展义诊”活动中,林永堃教授克服了义诊现场场地设施有限的困难,精心为前来就诊的病患检查诊断,仔细说明患病原因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

在2018年“健康三宝”专家医疗团赴松溪县郑墩镇和武夷山市华侨农场开展义诊活动中,林永堃教授与其他专家一起,悉心为来现场求诊的群众对症治疗。其中,一名武夷山华侨农场陈姓患者因心脏房颤引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在当地几家医院几经辗转检查,均无法确诊。林永堃教授根据长期临床诊治经验,立马指出患者的症结所在,并动员患者抓紧时间,在24小时内赴医院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再耽误时间,其下肢则面临无法保住的风险。林永堃教授和其他医学专家秉承高尚医德,对看病群众耐心细致,让当地治疗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及侨联组织给予的关怀,获得了当地民众的称赞。

诸如此类的义诊很多,林永堃教授始终用一位医生妙手仁心的实践,来实现报效祖国的夙愿,将细致入微的关怀传递于每一位人民,将润物无声的关爱散于人海之中。

 5.png

出席福建医科大学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表彰大会   林永堃(右二

 

千言万语颂党恩,医者深情系群众。在附一院,像林永堃教授一样的老一辈医学专家身上都体现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无所求的奉献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一代代后来者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他内心铭刻着一个执着的信念--“医心向党,踔厉奋进”,这个信念是民心所向,是大势所趋。2019年,林永堃教授受邀出席福建医科大学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表彰大会,他不仅现场与青年代表们分享他与附一医院共同成长的故事,还不忘教导年轻一辈,要听党话,跟党走,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团结拼搏,甘于奉献。也正是秉持这一理念,他一直以患者为中心,常常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问题,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尽心尽力抓好每一个细节。

林永堃教授是现代医师的楷模,他尽心尽责,不放弃每一位患者;他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听党话,跟党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他坚守原则,不受年龄的束缚,依然保持精湛的技术。虽老,但并未迟暮。他仍然活跃在前线,做出自己的贡献。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