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文化交流

南戏明珠:海外华裔青少年云游闽南高甲戏发祥地

发布时间:2022-12-15 16:11:3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图片1闽南高甲戏传习中心的“小戏骨”们表演《郑成功校场点兵》。.jpg

闽南高甲戏传习中心的“小戏骨”们表演《郑成功校场点兵》

“雷鼓发军令,三军志昂扬,校场来练兵,保国见太平。众三军!”“在!”铿铿锵锵的锣鼓声响起,南安市岑兜村闽南高甲戏传习中心的“小戏骨”们正演绎一出《郑成功校场点兵》,这融合了南音、傀儡调与闽南民间音乐的独特旋律,瞬间将网络那端的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吸引住了。原来,这是南安市侨联举办的2022年“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冬令营——中华文化特色营活动。来自马来西亚新山福建会馆、马来西亚巴生中华独立中学的65名华裔青少年相聚云端,一起走进闽南高甲戏发祥地。

图片2闽南高甲戏传习中心的柯长泰老师为马来西亚营员们讲述高甲戏的由来。.jpg

闽南高甲戏传习中心的柯长泰老师为马来西亚营员们讲述高甲戏的由来

南安市岑兜村素有“十家九戏”之说,是名副其实的“戏窝子”。闽南高甲戏传习中心的柯长泰老师从“戏公祖”洪埔开始说起,为马来西亚营员们讲述了高甲戏的由来。

高甲戏也叫“九角戏”,被列为泉州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孕育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和台湾、金门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聚居地。系清乾隆年间当地流行的戏种“宋江戏”,吸收了梨园戏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发展成为“合兴戏”;清末,又吸收了徽剧、江西腔和京剧的艺术表演形式,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始称“高甲戏”。

图片3柯长泰老师为营员们介绍福建五大戏剧。.jpg

柯长泰老师为营员们介绍福建五大戏剧

柯长泰老师深入浅出地为营员们介绍了福建五大戏剧、闽南五大名丑,重点讲解高甲戏最负盛名的丑角艺术,还带上假胡子,现场表演了一段公子丑“吹胡子”的动作,将营员们逗得哈哈大笑。

图片4柯长泰老师为马来西亚营员们表演“吹胡子”。.jpg

柯长泰老师为马来西亚营员们表演“吹胡子”

现场还邀请了2位岑兜小学的学生和马来西亚营员们一起跟着柯老师学习高甲戏里面花旦和小生向长辈问安和祝寿的动作和问候语。“爹妈万福!”“愿爹妈福寿无疆!”

图片5柯长泰老师教女营员们向长辈问安。.jpg

柯长泰老师教营员们向长辈问安

图片6柯长泰老师教男营员们向长辈祝寿。.jpg

柯长泰老师教营员们向长辈祝寿

据《中国戏曲志》记载,岑兜村的高甲戏在民国时期达到顶峰。那里的高甲戏剧团不仅为本土百姓服务,还受到南洋华侨广泛青睐。家乡的音韵,家乡的腔调,让众多华侨对高甲戏痴迷不已。当时岑兜村的福金兴、福和兴、福美兴、福庆班、吕宋班等许多戏班远赴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演出。南安高甲戏名噪一时。

图片7课程表.jpg

课程表

 

供稿:南安市侨联 林菲敏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