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福建省侨联>> 侨史研究

共和国印记 | 漳州市华侨新村

发布时间:2025-03-19 10:32:0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2
分享

编者按: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于2024年联合启动“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旨在以物证史,以物叙史,生动讲述海外侨胞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为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所作的独特贡献,激发全社会爱党爱国情怀,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其中,福建20件见证物、12位讲述人入选。

现在的侨村西面拍摄.jpg

漳州市芗城区是福建省重要侨乡。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人欢欣鼓舞,迫切希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一把力。怀着对祖国的热爱,20世纪50至70年代,大批东南亚华侨回到祖国。为满足华侨、侨眷兴建住宅的需要,同时也为国家争取侨汇收入,原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现芗城区)分别于1956年和1957年在漳州市区西姑池一带,分二期规划约100亩土地作为华侨新村建设用地,同时成立以林开德先生为主任的“漳州市华侨新村筹建委员会”,负责侨村基建。

新村原规划设计100幢形态各异的别墅式楼房建筑群,后因文革等原因只建成51幢。各栋别墅主要采取仿西式建筑风格(南洋和苏联风格为主),同时融入闽南建筑特色。大部分别墅为南洋风格与闽南建筑相融合的红瓦坡屋顶建筑,其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式、建筑材料和装饰均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反映。别墅按照面积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类,侨村中央修水池及砌筑石堤,水池和34号别墅之间原有一空地,当时主要做为侨村花台之用,同时在古宋河上还建有“侨村桥”便于进出。

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在漳州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更新中,华侨新村已然显得沧桑和破败。为此,芗城区委、区政府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把侨村作为漳州的特色历史区域,融入古城开发保护范围,并于2018年4月正式启动侨村改造提升工程,投资4500多万元开展路面整治、绿化美化和水体修复等,以旅游景点标准打造“侨村会客厅”。通过“四步走”(撤茶摊现环池步道、拆搭盖拓配套空间、改围墙显别墅全貌、建设施提生活品质),力求透绿见景、还原风貌。同时,配套建设公厕、小广场、绿化带、花圃,合理施划交通标线,依托水、树、路等,因地制宜设置美丽的夜景,侨村面貌焕然一新。

华侨新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漳州华侨事业的见证,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漳州城市发展的脉络,是漳州古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提升和改造华侨新村,打造侨村文化记忆名片,既可以弘扬华侨华人艰苦创业的宝贵精神和爱国爱乡的高尚品格,也将留住旅外乡亲及华裔新生代“根”的记忆,团结鼓舞更多华侨华人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大局,为漳州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漳州市芗城区侨联)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