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侨史研究

泉州南安市以侨史研究为突破口弘扬华侨文化

发布时间:2019-02-27 16:00:1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南安市侨联讯:近年来,南安市侨联立足侨乡优势,深耕地方华侨文化,以侨史研究为品牌特色,在全国率先成立县级华侨历史学会,深入挖掘历史遗存,弘扬传承华侨精神。特别是编纂《南安华侨史料》一至三辑和新加坡专辑等,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了立足侨情、突出优势、搭建平台的工作格局。

一、强本固基,抓好平台建设

1.立好“风向标”。紧抓习近平总书记侨务论述中“根、魂、梦”的核心精神,强化华侨历史文化研究的自觉和自信,找准政治定位。积极开展侨史资料搜集研究,以编辑出版侨史专辑为工作重点,挖掘史实资料,展示史实背景,讲好华侨故事,弘扬和传承华侨精神。  

2.建好“工作站”。以侨史学会为平台,不断壮大队伍力量,从成立时的14人发展到现今27人,有机结合老中青等不同年龄层次的文史专家、科研人员、社会专业人才。延伸至10多个乡镇,涉及侨务、文化、教育等多部门和领域。其中,有南安市政协委员、文史委员14名,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族协会、省作家协会、省侨史学会等各级协会会员10名。

3.列好“制度单”。建立侨史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出台《南安华侨史料》编审制度,严把政治关、编审关;建立“南安侨史工作”微信群,加强学会会员联系与管理。

二、搭建载体,弘扬华侨精神

1.搭建研究平台深挖历史遗存。编写《南安华侨史料》,设置侨史存证、侨声述录等8个栏目。现已刊印四辑,累计收录文章136篇,超50万字,为福建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提供大量鲜活和珍贵的素材。深入挖掘镇村侨史,不断推进族谱、志书、文集、侨批等历史记忆载体和文献收集整理工作。指导完成全国第一部镇级华侨志《洪濑华侨志》和第一部村级华侨志《厚阳华侨志》。

《南安华侨史料》.jpg

《南安华侨史料》

2.搭建教育阵地盘活侨校馆室。注重搭建侨史展示载体,发挥好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李光前纪念馆、黄仲咸纪念馆等省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利用南安侨校众多的优势,探索以侨校为平台,借助校史馆、纪念堂(室)等,开展侨史文化展示、互动交流等活动。同时,整合全市华侨历史遗迹,围绕瞻仰先贤铜像、参观先贤故居策划 “乡梦之旅”参观路线。

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


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仲咸纪念馆

3.搭建互动窗口增进文化交流。深入挖掘海外华侨史料,走出国门与新加坡会馆联合编纂新加坡专辑,收录40多位新加坡作者共58篇侨史文章。目前,正在筹备菲律宾专辑。举办南安凤山文化旅游节,促进宗亲往来,南安凤山寺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开展纪念李光前诞辰125周年活动,弘扬和传承“光前精神”。丰富海外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2018年以来,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活动4期。

南安市纪念李光前先生诞辰125周年座谈会.jpg

  纪念李光前诞辰125周年活动

凤山寺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jpg

南安市凤山寺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三、扎紧纽带,紧密根脉亲情

1.多方拓展,丰富内涵。组织编写《南安华侨故事》,面向全社会征集作品200多篇,深入挖掘南安籍侨胞艰苦创业、造福桑梓的故事,弘扬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传统美德。编纂出版《纪念著名侨领李光前诞辰120周年书画集》《英都乡讯》,正在编纂《丰州侨联史料》;创作“光前学村”25米长卷125米和“黄奕欢语录”书画长卷等。

2.多元交流,引水活源。配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调研组开展“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藏品征集调研工作;协助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开展侨史研究工作;与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开展文物征集工作;与泉州华侨历史学会、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联合召开源兴信局保护工作座谈会,吁呼社会关注百年信局,保护侨乡文化遗产。

3.为侨服务,延续侨脉。征集族谱1650多册,编制古今地名对照,服务海外侨胞寻根谒祖。借助“南安侨史学会微信工作群”建立网上寻根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寻根效率。2018年以来,累计提供寻亲服务100多次,为新加坡部长傅海燕等侨胞找到祖籍地,为菲律宾华商联总会理事长黄年荣等实现宗亲重逢。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