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侨界要闻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等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发布时间:2020-03-04 16:38: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近日,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厦门老院子、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等3个机构被授予中国侨联第七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目前,全国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共有270个,福建占有21个。除3个新授予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外,福建有闽清县黄乃裳纪念馆、福建省档案馆、厦门青礁慈济祖宫、华侨博物院、陈嘉庚纪念馆、古田县临水宫、莆田湄洲妈祖祖庙、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庙、南安市诗山凤山祖庙、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少林寺、芗城区林语堂纪念馆、福建土楼博物馆、胡文虎纪念馆、长汀县汀州客家研究中心、宁化县客家祖地文化园、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等18个单位或机构被先后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jpg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

日前,福建省侨联转发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要求各设区市侨联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侨联结合当地实际,协助做好辖区内文化交流基地的申报、考察、管理和建设工作。

中国侨联主席办公会去年审议修订的《办法》,旨在加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交流基地作用,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侨心侨力,为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厦门老院子.jpg

厦门老院子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侨联对承载中华文化、富有侨的特色、广大侨胞向往、社会广泛好评,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各类文化场所等予以确认的展示窗口,是侨联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推进优势互补、合力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

《办法》划分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认证范围: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迹,名人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等;文化街区、文化园林、民俗村落,以及文化名胜场所等;具有“侨”特色的学校,侨史研究机构,以及书法、国画、武术、中医、民乐、戏曲、烹饪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机构等;由侨界人士创办、参与创办、捐建的,为侨服务的其它文化机构、文化场所、文化设施等。

晋江市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jpg

晋江市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

《办法》明确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基本条件。一是文化特色鲜明。融合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华侨文化特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适合以“亲情中华”为主题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具有独特文化魅力、教育意义和较高传承价值。二是为侨服务热情。主动为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到访和参观考察提供优惠条件和优质服务,积极协助侨联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三是引领作用突出。在全国、地区和行业、领域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示范意义,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扩大地域文化对外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社会认可广泛。四是运行机制完善。具有配套齐全的活动场地、参观场所、展览场馆、宣传设施和真实可靠的文物、图片、史料、音像、文字说明等,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讲解员及完备的规章制度。

《办法》提出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主要任务,以弘扬中华文化为核心,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特色,以中华文化为纽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顺应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需求,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一是宣传引导。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深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广大侨胞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激发海外侨胞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引导广大侨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文化交流。举办“亲情中华”主题系列活动,组织海外侨胞学习考察活动,开展面向侨胞的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三是华文教育。组织海外华文教师、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体验和实践活动,为推进华文教育,增强海外侨胞特别是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感发挥积极作用。四是智力引进。积极引进海外侨界文化专业人才,广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实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通搭建平台。(供稿:省侨联文化交流部)


(责任编辑:福建省侨联全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