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华侨华人家风故事

南安侨亲故事之谢振酬:“我不是为了赚钱,我只想回来为家乡作点贡献!”

谢振酬情系故土 累计捐献1700多万元解困救急

发布时间:2023-05-15 15:36:09  作者:南安市侨联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我在中国不是为了赚钱,我只想回来为家乡作点贡献。

                                                 ——谢振酬

 

人物简介:    

    谢振酬,1934年12月出生于南安市金淘镇东门村。年幼时,随母亲南渡印尼,寻找父亲。在印尼,经过十年的建筑学徒磨练,24岁的谢振酬学成出师,从事建筑业经营。凭借坚强意志、勤俭节约,谢振酬在风口浪尖中拼搏,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一步步走向成功。


第94页-102.PNG

谢振酬


       事业有成后,他积极捐资,为家乡解困救急,为表彰他对家乡公益事业的贡献,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他立碑彰扬。

       幼年家庭贫困,远渡南洋寻找父亲,在海外辛苦打拼成就一番事业。谨记父亲夙愿,“为家乡人民作点贡献”的念头一直回荡在他心间。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他主动捐资并号召广大爱国侨亲慷慨解囊;为村民脚下能走好路,他不仅独资建路,还动员家人无偿加入;为学校建设,他在弥留之际还在忧心……他就是金淘镇东门村爱国侨亲谢振酬。


第95页-103.PNG

以谢振酬先生母亲命名的好音楼”。


捐资建设家乡小学中学


       虽在海外闯荡,但谢振酬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故土和亲人,恒以父母遗训自勉,心中总是翻涌着报效故乡的宏愿。

       1976年,谢振酬首次回到魂牵梦萦的东门“乌篮血迹”,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神州大地,谢振酬立即捐款为家乡修建水泥路、祖祠、水库、水坝、建设村委会址和桥梁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又捐建南安市科技大楼、南安一中教学楼、南安侨光中学电教楼和体育场、近思小学、近思第二小学、甄陶中心小学、南光中学等。

      在位于金淘镇的南光中学办学历程中,侨亲乡贤一路同行。漫步南光中学,教学大楼、实验楼、电化教学楼、行政办公楼、教师住宅楼、学生宿舍楼、食堂膳厅等9幢功能各异的大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环形运动场、篮球场坐落其中,相映成趣。校园内茸草吐翠,绿树含黛,花香缕缕,书声琅琅。


第96页-104.PNG

南光中学

第97页-105.PNG


     “谢振酬是南光中学的创办发起人之一。”南光中学校长刘智远介绍,南光中学是一所由海内外乡贤发起、海外侨胞集资近700万港元于1988年创建的初中校。校园面积4.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在众多侨亲的鼎力相助下,东门村拔让土地,首期工程于1986年开始建设,学校于1988年投入使用。

       随后众侨亲又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第二期工程,其中谢振酬分别捐建教学楼与宿舍楼各一座。不仅如此,海外侨亲在学校建成后还捐巨资设立教育基金,将每年的收益用于学校的奖教奖学。

       与南光中学毗邻的近思小学,同样留下了谢振酬重视教育、捐资助学的痕迹。近思小学成立于1915年,到20世纪90年代已经历70多年风雨,学校日渐破旧,现有教学设备已跟不上当前发展需求。在同乡亲聊天中,谢振酬了解到近思小学的困境,随即表示:“学校一定要翻建,学生才能有安全的地方接受好的教育。钱的事情我们来准备。”

       为了翻建近思小学,谢振酬回乡后特地拜访老朋友谢荣书,邀请他担任近思小学筹建组负责人,负责学校翻建事宜。“谢振酬这个人话不多,但他很关心家乡教育公益事业。”如今已91岁高龄的谢荣伟回忆道,当时谢振酬负责联系众多海外侨亲,倡导大家出资翻建校舍。

       为了保证学校建设资金,谢振酬不辞劳累,亲自坐飞机、怀揣海外侨亲一笔一笔捐出的钱款,回到家乡。当时近思小学翻建校舍侨亲捐款共220多万元,谢振酬就捐了110多万元。


第99页-106.PNG

近思小学


       近半个世纪,谢振酬为家乡人民无私捐献了1700多万元,帮家乡解困救急,时雨可比,不图报答。年逾花甲的他淡泊名利,不求显赫的社会头衔,只是一味热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他的盛举在家乡父老中广为传颂,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颂扬,为表彰他对家乡公益事业的贡献,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他立碑彰扬。


为家乡作贡献不能有丝毫马虎


       在金淘镇东门村,只要提起谢振酬,当地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争相传颂他乐善好施、情满桑梓的动人事迹。

     “这条过圳水泥路已使用快30年了,道路没有开裂,表面完整,可见当时建设的质量之好。”在东门村村道,来往车辆不息,村民谢先生告诉记者,过圳水泥路是他走过的村道中质量最好的。

        1993年前,这里是一条小路,仅手扶板车可通行。一遇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难以行走。当时,谢振酬回到家乡,村民们与其坐在家中聊天,有村民想到破烂的村道,提议道:“振酬先生可否修一条道路?”

        对家乡、村民要求有求必应的谢振酬在详细了解村庄道路情况后,当即表示要捐资建设一条水泥道路,方便村民出行。“能帮助村民、村庄做点好事,哥哥很高兴。但他希望既然做好事,就要好好做,不能马虎。”当时,谢振酬也鼓动妹妹谢向红、妹婿陈霖霖一起做好事,加入过圳水泥路的建设,不要一分工钱。

      “既然承诺要修建一条水泥道路,就要保证质量高,要让群众高兴,让他们通行顺畅。”为不负谢振酬嘱托,陈霖霖亲自督工,建设所需的石子都严格按要求,符合标准的、质量好的才可以;亲自带着司机开着车,跑到三明大田购买优质的水泥。

        现场,陈霖霖拿着秒表,严格把控水泥搅拌时间,“达到一定搅拌时间的水泥才能充分融合,不易开裂”。在修路过程中,谢振酬及其家人的作为赢得群众的赞赏。1993年,过圳水泥路正式通行,让周边1000多名村民出行不再是一身土。

        在家人眼中,谢振酬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回乡做了哪些事、捐了哪些项目,家人都不甚清楚,他也从未在家人面前主动提起。“哥哥话很少,但他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厚。”谢向红说,2008年,谢振酬弥留之际,在病房里仍忧心南光中学操场建设事情。

        曾经有人当面对谢振酬说:“中国现在发展形势这么好,你回来投资房地产生意,可以赚大钱的。”对此,谢振酬回答道:“我在中国不是为了赚钱,我只想回来为家乡做点贡献。”


       供稿:南安市侨联、海丝商报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