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

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096

陈国珍: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和海洋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布时间:2021-12-01 16:37:3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全省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之际,由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指导,福建省侨联主办,各设区市侨联等协办,联合推出“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专题宣传。报道百名闽籍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代表(或事件)与祖(籍)国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程,投身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展现敢拼会拼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进一步凝聚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磅礴福建侨界力量。


陈国珍(1916—2000年),福建厦门人,英国归侨,著名分析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曾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技术员,厦门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教授、系主任、校长助理,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生产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科学重要开拓者,中国“两弹”和核潜艇研制功臣,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和海洋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陈国珍(中)与卢嘉锡(左)蔡启瑞在厦大化学报告厅前合影_th.jpg

陈国珍(中)与卢嘉锡(左)蔡启瑞在厦大化学报告厅前合影


厦大才子 嘉锡高徒

1916年12月1日,陈国珍出生于福建厦门岛,父亲是电报局报务员,收录微薄,勉强供陈国珍读了高中。儿子虽学业优良,矢志向学,但父亲困于家境贫寒,1934年陈国珍从同文中学毕业后,遵父命四处找工作,以帮助父亲养家。就在厦门大学报考日期截止当天,几位同文中学同学登门邀他一起去报名,他再三请求父亲让他一试:若考上,你再定我是否要去上;若未考上,安心找工作养家。父亲只得同意陈国珍报名,没想到一考即中,被厦门大学化学系录取。

当时,也是后来名满世界的大物理化学家卢嘉锡是厦门大学化学系助教,他第一次批阅陈国珍实验报告时,就发现这位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仔细、描述准确、解释清楚,认为他具备化学研究潜力。卢嘉锡拿着这份实验报告,找到陈国珍本人与之深谈,开始给予他更多指导和勉励。

陈国珍大四那年,随着七七事变发生,全面抗战爆发。为坚持培养人才,同时也因绝不为侵华日军所用,1938年1月厦门大学搬迁至闽西长汀。

1938年4月,日寇从金门发兵,由海路攻陷厦门,随即沿陆路兵逼省会福州。5月,福建省政府经国民党行政院批准内迁永安。省府迁入永安城内的文庙,而省主席陈仪上将及许多厅、处、局等机构却挤进永安近郊的小山村—吉山。

1938年陈国珍毕业后,来到永安,进入福建省建设厅担任技术员,参与利用闽北丰富的林业资源,试制改良纸张。

1941年,陈国珍来到长汀,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当助教,先后担任过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工业分析和化学文献等课程及有关实验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他还在系主任刘椽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完成了《土茯苓根的初步研究》的论文。

自英归来 接棒嘉锡

1947年初,在时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卢嘉锡的力荐之下,陈国珍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次年夏天到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他师从维尔奇教授,研究用X射线分析法测定反应产物的组成,以研究各种固态金属化合物与碳酸盐在有或无催化剂存在下的烧结反应,以及某些矿物与碳酸盐的固态反应。

1951年1月,陈国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没有片刻犹豫,立即乘船回国,受聘回到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

陈国珍归国不久,即在恩师卢嘉锡的推荐之下,接棒老师,出任厦门大学化学系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期间,陈国珍着意拓展,在国内大学化学系中首批设置了仪器分析专门化,购置了当时十分先进的X光衍射仪、分光光度计、摄谱仪、荧光计和极谱仪等许多电子仪器,亲手组建了厦门大学分析化学专业,为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厦大名师 教学榜样

1959年,陈国珍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其间,不仅为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讲授仪器分析专业课,还特别重视为刚入学的一年级本科生讲授普通化学基础课。他对教学的敬畏之心和不懈追求,在国内同业中广为流传,如他坚持在上课的前一天下午和晚上,拒不会客,关在房间里面对着墙壁背诵讲课的内容,形成了概念阐述严谨、条理分明、由浅入深的讲课特点,创造了“少而精”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厦门大学教务处特地将他讲课的录音播放给全校文、理各科中青年教师收听,号召大家学习陈国珍的教学方法。他在身患重病时,依然坚持写讲稿备课。

陈国珍在厦门大学化学系执教近20年,培养了不少化学人才。即使在后来担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等高职的同时,还兼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的分析化学专才不少已成为学术带头人和单位负责人。

陈国珍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昭武,晚年曾一次次深情忆起恩师,他说:老师指导化学实验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抗战期间,学校迁往长汀白土,他在农村祠堂上课、做实验,为化学系的发展做出艰苦卓绝的贡献。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本立对陈国珍先生教学时的严谨细致和渊博的学识印象深刻。

“两弹”功臣 再制“核潜”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为了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核力量和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应用核技术,决定从高等院校和其他部门选调一批专家加强我国发展核工业的力量。陈国珍就是这批被选调的专家中的一位。

在梁东元《596秘史》一书中,对陈国珍加入中国“两弹”研究有这样的记载:

时任国务院原子能办公室主任的白文治,曾介绍说,“当时我们需要一个比较高一点的长于分析检验的专家型领导干部,钱三强推荐了两位。我看了这两位专家的档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选中了陈国珍,因为他有教学经验,是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又有在一个新的领域勇于探索的精神。”1962年5月,陈国珍动身到了福州,却碰上当地发大水,闽江水位大涨,铁路桥断,水淹福州,汽车几乎无法开行。刚到省交际处,还没有住下,碰上厦门市长,叫他赶紧一起回厦门,他只好又回去了。到8月份,他赶到了二机部(第二机械工业部)。

陈国珍到部里不几天,刘杰(二机部部长)约见了他,在座的还有几位副部长和局长。刘杰对他说,我们争取1963年至1964两年内搞出原子弹,请你来负责杂质元素分析检验。原子弹一定要响,如果不响,首先检查设计有无错误,如果设计有错误,打设计者屁股。如果设计没错,而是杂质元素检验错误,就要打你的屁股。陈国珍说,我一定尽力做好,但指标你要定下来。刘杰告诉他说,指标已经有了,共有二十几个项目。

1962年8月,陈国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改称核工业部)任生产局总工程师,并兼任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和研究室主任。具体任务就是组织和领导一批科技人员,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各种核燃料产品的质量控制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

在接下来的600多个昼夜里,为制造原子弹提供高质量铀-235材料,陈国珍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废寝忘食,终于解决了铀-235中含量低至百万分之一或10亿分之一级的杂质的分析问题,保证了原子弹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

《956秘史》一书对陈国珍的忘我工作,有着这样的记录:

陈国珍是分析化学总工程师,局里也想让他兼原子能研究所化学分析室的主任,使他有个实际的工作,更方便一些。白文治说,当时是一个星期六天工作日,他在原子能研究所三天,在通县铀矿冶研究所两天,在部机关一天,所以他到处跑,一天换一个地方睡觉。我们招待所的房子还没有盖起来,他家属又在厦门,所以住在外面。我听说后,马上找到他的助手侯卓,到西郊一个饭店去找他,他那时正在科学院开会,和化学家杨承宗住一个房间,杨承宗跟他开玩笑,说他是个高级流浪汉,坐汽车到处跑,一天换一个地方睡觉,一觉睡起来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也确实是这样,三个地方轮着睡,睡醒了一时弄不清究竟是在什么地方。陈国珍自己也说有一次他到铀矿冶研究所,中午到食堂吃饭,饭后有人领他到一个地方休息,他睡醒之后,怎么都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只好等人来接。

在陈国珍和众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之后,再兼任生产局副局长的陈国珍,又投入了钚弹、氢弹、核潜艇的研制,随着钚弹、氢弹爆炸成功和核潜艇顺利下水,陈国珍的名字进入了我国现代核科学家的行列。

陈国珍考虑到许多核材料都具有放射性,在核燃料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有可能受到核放射侵害。因此,在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作期间,他首次提出并主动承担建立自动化流水分析线的任务。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在他的指导下,终于使核燃料生产厂基本上实现了全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海洋学家 国家局长

陈国珍是著名海洋化学研究专家。早在厦门大学读书期间,他就利用假期测定过海水中一些元素的含量。20世纪50年代末,时任厦门大学校长助理的陈国珍,不但积极倡议且亲自带领一批教师研究海水中各种常量元素的分析方法,于1965年编写出了《海水分析化学》一书,书中对海水中各常量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评论,还推荐出数种方法进行验证实验,大大促进了我国海洋研究工作。

1979年冬,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生产局副局长、总工程师的陈国珍,被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兼任此职后,陈国珍带着几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合作编写《海水分析化学》一书的姊妹篇—《海水痕量元素分析》。此书于1990年出版。

1980年,陈国珍被任命为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任职期间,他多次率团到美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参加海洋学术讨论会,并与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就执行海洋科学技术合作等问题进行磋商,以及安排我国参加海洋二氧化碳监测国际合作事宜。陈国珍在国家海洋局工作期间还先后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1987年,陈国珍出任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2:陈国珍著《萤光分析法》_b.jpg

陈国珍著《萤光分析法》

陈国珍一生学术著述甚多,自1961年至1992年先后撰写或主编出版了《分光光度法》《铀和钚的流线分析》《气相色谱分析》《辐射剂量监测方法》《流线分析》《萤光分析法》《金属铀分析》《超铀元素分析》《海水提铀》《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上下卷)《生产过程自动分析》《萤光分析进展》等18部学术专著。其中,晚年他与两位学生合作编写的《萤光分析进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萤光分析法的博士生教材。

陈国珍以自己的突出成就,获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1959年,他荣获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参加庆祝建国十周年福建省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代表观礼团晋京观礼。陈国珍还先后担任厦门市政协常协常委、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同时,还先后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厦门市化学会第一任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化学学会理事长和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



指导单位: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

主办单位:福建省侨联

协办单位:各设区市侨联

供稿来源:共和国归侨(福建卷)

责任编辑:福建省侨联全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