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

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085

戴旭民:放弃优越生活 率侨回国抗战

发布时间:2021-10-19 16:20:0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全省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之际,由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指导,福建省侨联主办,各设区市侨联等协办,联合推出“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专题宣传。报道百名闽籍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代表(或事件)与祖(籍)国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程,投身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展现敢拼会拼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进一步凝聚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磅礴福建侨界力量。


戴旭民(1917—1988年),原名戴克强,又名戴血民,福建南安人,菲律宾归侨,著名侨领。曾任菲律宾华侨抗日救国义勇队队长、菲律宾华侨随军服务团副团长、新四军教导总队学员、新四军第二支队教导队排长、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见习参谋、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作战参谋、新四军苏皖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第三团营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司令部人事教育科科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教导大队教育主任、新四军苏中军区第四分区东南警卫团教导队队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军工科科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股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八纵队副营长,人民解放军第23军第24团团长,空军第六航空学校副参谋长、参谋长、副校长,空军工程学院第四系主任,空九军司令部副参谋长,乌鲁木齐空军指挥所副参谋长、空军副军级顾问。

图2:戴旭民.jpg

戴旭民


功臣之后 菲岛抗日

1917年,戴旭民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今南安市)码头镇大庭村,为菲律宾著名富商、侨领、辛亥革命功臣戴金华(1863—1936年)之孙。戴金华曾任同盟会菲律宾分会会长、中华革命党菲律宾总支部支部长、国民党驻菲总支部支部长、国民政府中央侨务委员会委员。

图1:位于南安戴氏故居内的戴金华.jpg

位于南安戴氏故居内的戴金华

1923年,戴旭民随祖父戴金华前去菲律宾生活。在祖父的精心呵护下,戴旭民自小受到良好教育,中西兼修,为人正直,秉承了祖父关心、支持祖国革命和建设的优良传统。由于受到华侨中菲律宾共产党人的影响,1934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菲律宾华侨总工会青工俱乐部,投身工人运动和华侨抗日救亡工作。

在菲律宾华侨总工会青年工人俱乐部,戴旭民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并结识了一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

组织义勇 回国投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次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揭露日寇妄图吞并中国的野心,号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对敌。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宣布对日抗战,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实现了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分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戴旭民以极大热情投入抗日救亡工作。他和菲律宾青年工人俱乐部执行委员、菲律宾华侨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部长沈尔七等一起,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组织爱国青年回国抗日。

这次报名回国的有戴旭民、郑显玉、杨血映、陈杨德等28人,组成一个队,沈尔七做领队,戴旭民任队长,于1937年12月启程返回祖国。经三天两夜行程,戴旭民率队到达厦门。当时,国民党当局不愿意他们参加新四军,沈尔七和戴旭民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当局展开有理有节的斗争。

1938年2月,戴旭民、沈尔七率队走到漳州至龙岩的公路时,买通汽车司机,把车一直开到龙岩县白土镇新四军第二支队的驻地,受到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等领导同志热情欢迎。为了适应新的斗争环境,抗日义勇队随即改为“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戴旭民任副团长,随第二支队行动。

行千里路 投新四军

不久,戴旭民、沈尔七率华侨随军服务团,随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

从龙岩出发北上之前,当时,还有从新加坡、马来亚、泰国等国回国抗日的爱国青年100多人编成的新四军第二支队宣传队,与华侨随军服务团一起,密切配合,随部队搞宣传,写标语,发传单,举办报告会,搞文艺演出,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新四军北上抗日的重大意义。他们多才多艺,宣传活动很有成效,闽西不少青年农民因此受到鼓舞,毅然报名参军,随军北上。

当时,新四军第二支队是步行前往皖南的,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极其艰难。但出身豪门的戴旭民排除万难,不但没有掉队,还处处帮助别人,沿途休息时,还组织对住地民众进行抗日宣传演出,受到大家赞扬。

皖南入党 升任参谋

1938年5月,戴旭民和沈尔七率华侨随军服务团团员一起进入新四军皖南军部教导总队学习。在半年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中,戴旭民提高很快,毕业后分配到第二支队教导队任排长五个月。

在教导队期间,戴旭民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时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教导队排长的戴旭民,经支部书记韩中生和傅伍波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原定候补期三个月。因各方面表现突出,提前一个月转为正式党员。

1939年5月,戴旭民从教导队调到第二支队司令部任见习参谋,他学习非常勤奋,工作热情主动,很快就熟悉侦察、制图、战训等各项工作,成为司令部参谋长的得力助手之一。当时因教育参谋长期下基层部队检查工作,戴旭民代为执行教育计划,迅速提高了工作能力,积累了经验,四个月后即升任为第二支队四团作战参谋。

戴旭民在作战参谋任上,正值部队进行开辟新根据地的准备工作,集中整训。戴旭民负责战术技术训练,集训结束时较好地组织了战术演习,得到部队首长很高评价。

南征北战 抗日建功

作为新四军的一员,戴旭民参加了一系列抗战中的著名战役、战斗,表现英勇,他曾长期随部在苏南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参与创建以小丹阳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此外,他还参加了新四军抗日斩伪除顽一系列战斗。每一次参战,他都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战功卓著。

1939年,新四军遇到向北发展的良机。那时苏鲁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李明扬(1891—1978年),曾参加“二次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先后担任过北伐军团长、师长、军长、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江苏淮南行署主任、中央监察委员等。参加过抗击日军的台儿庄大战。】弄到10万发子弹,需派部队去取。因途中要通过日军的重重封锁线,危险很大。

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李明扬便找新四军帮助。以陈毅、粟裕为正副指挥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新四军“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派第二支队四团团部机关及第二营担任护送那批弹药的任务。时任司令部参谋的戴旭民协助首长指挥部队,通过敌人数道封锁线,顺利将弹药护送到李明扬处。

不久,戴旭民随部渡江北上,进至江苏省仪征县月塘集地区,与梅嘉生【梅嘉生(1913—1993年),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三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海军副司令】等率领的挺进纵队第三团合编为新四军苏皖支队,戴旭民被任命为苏皖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著名的半塔集保卫战、郭村反顽战、黄桥决战等一系列大战,表现英勇。1940年7月,苏皖支队于江都县圹头镇扩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戴旭民被任命为第三纵队第三团的营长。

1940年以后,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发展,成为日寇的心腹之患,日军遂改变对华策略,对八路军、新四军实行以军事进攻为主,对国民党军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国民党顽固派适应日寇的需要,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蒙受重大损失。我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立即于1941年年初重建新四军,第三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戴旭民被任命为第三旅司令部人事教育科科长。1942年9月,调任第三旅教导大队教育主任。11月,任苏中军区第四分区东南警卫团教导队队长。1943年2月,任第三旅军工科科长。

日本侵略者趁皖南事变和新四军重建之机,向新四军苏中、苏北根据地发起了猛烈进攻。戴旭民毫不畏惧,勇敢迎战。1941年春,戴旭民随同旅首长在如东县掘港镇工作时被敌人包围,情况危急,他率6名警卫人员掩护首长安全突围。

军工科长 修械造弹

当时,日伪对新四军进行密集封锁,展开意欲剿灭新四军的“清乡运动”,加上蒋介石也时常克扣新四军的军饷、粮草和武器弹药供应,新四军一面迎战,一面自己也展开军工生产。

1943年初,戴旭民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军工科科长时,当时敌人反复“清乡”,形势严峻,军工科没有部队掩护,戴旭民一面把勤杂人员组成武装班,担任警戒和掩护任务;一面组织人员隐蔽生产,修理枪械,制造手榴弹,翻造子弹,有时一天转移好几次,仍坚持生产,在两个多月的反“清乡”斗争中,保证了部队作战武器弹药的需要。

武攻文击 逼敌投降

1944年12月,戴旭民随新四军第三旅奉命渡江南下,1945年1月进至浙江长兴县,整编为苏浙军区第三纵队,戴旭民被任命为股长。1945年11月,戴旭民随部渡江北上,在苏北淮安地区整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戴旭民任第八纵队副营长。

部队渡江北上时,教导大队与伪军一个团遭遇,教导大队队长在战斗中负伤,由戴旭民代理指挥,掩护部队胜利渡江。

1945年12月,戴旭民随第八纵队参加攻打日伪军坚固设防的江苏省高邮县城。那时,全国的抗日战争已经结束,苏中的反攻也已胜利,但苏中对日作战任务尚未完成。盘踞在高邮城的日本鬼子不仅不投降,反将原驻扬州的日军1000人及伪军第二方面军一部,进至高邮,积极谋划进攻苏中解放区,扬言奉命收复失地。为保卫胜利果实,中共华中分局和新四军华中军区,决心发起高邮战役,攻占高邮城及邵伯镇。

12月中旬,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制定了详细的战斗方案,发出了攻占高邮、邵伯镇的作战命令,第八纵队为第一线,主攻高邮,华中野战军特务团为第二线,主攻车逻镇,第七纵队为总预备队,主攻邵伯镇等。张鼎丞、粟裕亲临第八纵队具体研究作战部署并亲临战场指挥。

12月19日晚19时整,在南北80里、东西40里的战场上,同时发起进攻。邵伯镇驻有日伪军1500余人。进攻开始后,第七纵队迅速突进镇内,日伪退守顽抗,激战二日,守敌大部被歼,残余日伪向南逃至仙女庙,苏中部队将其俘获。

高邮城西靠运河、高邮湖,东濒水网,城垣高大,碉堡林立,工事坚固,易守难攻。里面驻有日军第九十旅团两个大队及伪军7个团,共约5000多人。21日,各部队扫清了城外全部外围据点,直逼城下,加紧进攻准备。25日夜,部队冒着蒙蒙细雨,发起总攻。时任副营长的戴旭民率九连作战,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九连成为团里首先登城的连队,进入巷战,他和第八纵队的战友们一起经过七八次反复冲锋,与日伪拼杀。日伪军在多路突破的情况下,仍负隅顽抗。指战员们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越战越猛。巷战中,戴旭民部遭到敌人子母堡群火力封锁,他指挥战士英勇机智地迂回到敌堡侧后,南安大庭村的戴氏家庙利用死角,连续打下地堡,扫清了前进道路。此时,日军头目见大势已去,下令停止抵抗。12月26日,战斗胜利结束。被日军盘踞6年零两个月之久的高邮城终于解放了!生俘日军大队长岩奇大佐以下891人,伪军第42师师长王和民以下3493人,缴获大小炮80多门,轻重机枪200多挺,步枪6000多支,弹药40多万发。在此战中,戴旭民所率的九连共缴获敌人重机枪3挺、轻机枪9挺、步枪100余支,是全团缴获最多的。

接着,戴旭民随部队挥戈北上,继续歼灭陇海路东段拒降的日伪军。戴旭民率部队在瓦窑包围日军一个支队,经发动政治攻势,由被俘获的日军军官劝降,争取了这一股日军全部投降。

身经百战 官至副军

解放战争期间,戴旭民随部参加了海安、莱芜、豫东、孟良崮、淮海、渡江、舟山群岛等著名战役,屡立战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戴旭民历任人民解放军第23军第204团团长。1953年调空军工作,历任空军第六航空学校副参谋长、参谋长、副校长,空军工程学院第四系主任,空九军司令部副参谋长、乌鲁木齐空军指挥所副参谋长、空军副军级顾问等职。1960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2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离职休养。

1988年4月29日,戴旭民病逝于陕西省西安市,终年71岁。



指导单位: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

主办单位:福建省侨联

协办单位:各设区市侨联

供稿来源:共和国归侨(福建卷)

责任编辑:福建省侨联全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