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

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012

王汉杰:战功卓绝的抗日先锋

发布时间:2021-04-01 16:16:5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全省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之际,由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指导,福建省侨联主办,各设区市侨联等协办,联合推出“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专题宣传。报道百名闽籍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代表(或事件)与祖(籍)国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程,投身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展现敢拼会拼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进一步凝聚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磅礴福建侨界力量。


王汉杰(1917—2009年),又名王爱奎、黄杰,福建石狮人,菲律宾归侨,著名侨领。曾任菲律宾仙彬洛市华侨店员救亡协会组织部部长,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慰劳团团员,新四军直属教导队第三队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菲律宾仙彬洛市华侨店员救亡协会秘书长,菲律宾华侨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副主任兼军事教官,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支队长、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总队长兼菲律宾共产党中央军委委员和顾问、菲律宾人民救国军南路远征军参谋长,中共闽粤赣边区委委员兼闽南地区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副政委,地委常委、中共闽粤赣边区委常委、闽粤赣边区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主任兼作战科长,中共福建省委华侨工委主任,福建省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后改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兼福建省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对台办负责人,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福建省侨务办公室主任、福建省外事办主任,福建省侨联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侨联常委、副主席,福建省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

菲岛店员 创会抗日

风华正茂的王汉杰.jpg

王汉杰

1917年,王汉杰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今属石狮市)蚶江镇水头村一个贫苦农家,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王汉杰为家中第七子。父母对子女教育甚为重视,王汉杰幼进私塾,后进入当地小学读书。1931年因家中实在贫困,学费难筹,辍学回乡务农。

1933年,王汉杰只身下南洋,辗转来到菲律宾仙彬洛市,进入一家侨办商店当学徒。王汉杰为人豪爽热情、乐于助人,因此不但很快融入当地华侨社会,而且在仙彬洛市华侨青年中很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王汉杰到菲律宾时,当地华侨抗日救亡活动风起云涌,在晋江籍爱国侨领李清泉等领导下,菲律宾成立了众多抗日救亡团体,组织华侨抵制日货、捐款抗日。王汉杰也投入当地抗日工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著名华侨工运领袖、曾创立菲律宾华侨总工会的许立,深入菲律宾城乡宣传抗日,在他策划和积极奔走下,又一批抗日救亡团体应运而生。1938年4月,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成立。

菲律宾华侨店员救亡协会创立后,王汉杰参与发起并组建了仙彬洛市华侨店员救亡协会,并任组织部部长,他动员了不少华侨青年店员加入这一抗日团体,还参与领导了当地一系列抵制日货、惩治偷卖日货奸商斗争。同时,他还积极邀约当地华侨青年一起回国,直接上前线打击侵略者。因为在抗日救国活动中表现积极,王汉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新四军 任指导员

就在王汉杰组织人员回国参战时,1938年1月率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回国参加新四军的沈尔七,肩负新四军叶挺将军重托,返回菲律宾。

原来,沈尔七率第一支华侨回国抗战队伍参加新四军,给予战时的祖国军民莫大鼓舞,也让新四军军长叶挺决定组建华侨专门队伍,为此他给了沈尔七一项特殊任务。

当时,八路军、新四军条件极其艰苦,缺军费、缺弹药、缺被服、缺医药、缺医生护士,为争取海外侨胞在人力、财力、物力各方面支持和援助新四军,同时也为了实现新四军叶挺军长组建华侨团、华侨营的计划。

1938年冬,沈尔七受新四军军部派遣,带着重托返回菲律宾开展工作。王汉杰在众多报名者中首先被选中,成为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团员。

1939年5月,王汉杰和慰劳团全体团员一起带着菲律宾侨胞捐赠的大量款项、药品和医疗器材等,离菲回国。当时,沿海许多港口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这批热血华侨青年抗日志坚,排除万难,先至香港,再取道越南进入广西,历湖南、江西,向皖南进发。许多地方舟车难通,他和团员们跋山涉水,翻岭越堑,历尽艰辛,终于当年9月间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慰劳团在深入前线劳军后,全体团员加入了新四军。

在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结业时,王汉杰成绩最优,夺得第一名,被直接任命为新四军直属教导队第三队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他的机智、勇敢和所表现出的军事素养,被新四军许多身经百战的领导看好,认为将成为一代战将。

皖南事变 奋力突围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奋力拼杀,血战突围。

王汉杰与队长一起,率新四军直属教导队第三队参加了最惨烈的东流山争斗战。

1月9日的东流山战斗,是保卫新四军军部转移的激战。据当时的幸存者回忆,“教导总队的炮兵连在东流山争斗战中几乎全部阵亡,干部队及第三、第四两个政治队所有指战员,也几乎全在东流山之战中献出了生命”。

在激烈的血战中,王汉杰和另两位战友组成一个小队,力战顽敌,浴血拼杀,突围成功,之后历尽艰辛抵达浙江金华,再由山道进入福建,辗转回到闽南老家。

再下吕宋 组建武装

王汉杰 ( 右)在华支总部作战室.jpg

王汉杰 ( 右)在华支总部作战室

回乡之后,王汉杰原准备组织抗日游击队,在家乡开展抗日游击战。但是,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各级政府还在四处搜捕突围的新四军官兵,王汉杰很难公开出面组织抗日队伍。不久,他再赴菲律宾,担任仙彬洛市华侨店员救亡协会秘书长。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始对菲律宾实施空袭,随后登陆,不到半年,菲律宾全境就沦落在日寇铁蹄之下。

太平洋战争刚打响,许立就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和毛泽东提出的“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的号召,成立了战时抗日护侨委员会。他根据时局发展菲律宾华侨抗日需要,成立了包括工、商、青、妇各界爱国华侨在内的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许立兼任主席。

菲律宾首都沦陷后,日寇疯狂捕杀抗日力量,许立带领菲律宾各界劳工团体联合会干部和抗日骨干300多人撤出马尼拉,转到中吕宋岛四省组织农会,会员达8万多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42年2月,王汉杰参加了由许立主持的菲律宾华侨抗日团体负责人会议,会上决定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展开抗日游击战争。紧接着,许立等在中吕宋岛创立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王汉杰任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副主任,他根据自己在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的经历和了解到的新四军战斗经验,主持编写了一本《中国革命军队优良传统》,作为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教材。

许立等首先从马尼拉转移到中吕宋地区的华侨中物色了两批热血青年,分别送到开设在邦邦牙省仙彬洛附近的仙范和曼地利的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在仙范和曼地利的这两个班分别称“游击干部训练班”和“政治军事训练班”。

在这两个班里,由许立讲授抗日统一战线理论,由王汉杰讲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借以提高全体队员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养。在毕业典礼那一天,训练营地附近突然响起了枪声,王汉杰立即紧急集合队伍,撤退到安全地带,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

随后,以这批学员和原已加入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的华侨青年为主,于1942年5月19日在中吕宋的曼地利村的丛林里,正式成立了一支全部由华侨抗日青年组成的,以祖国的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的武装队伍—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并取新四军的“4”字和八路军的“8”字作为支队番号,正式编为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支队。王汉杰参与了这支抗日游击队的具体组建。

率领“华支” 血战日军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刚建立时仅有队员52人、1把短枪、1支步枪、2个手榴弹,后又增加了1把短枪和6支步枪,编为2个排3个班。王汉杰带着大家克服了粮食短缺、疟疾流行等困难,越过日军封锁线,到描打安山收集驻菲美军和菲军撤退时散落在山上和民间的枪支,共得步枪80多支,自动步枪4支,重机枪1挺,才使每个官兵能分到一把枪。经过军政训练以后,队伍扩大为78人。由王汉杰、蔡建华(即余志坚)分别担任支队长和政治指导员,吴扬和黄自新(即黄力)分别担任两个排的排长。

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7月份,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总部移师到达邦邦牙省波叻社西部的劳青山(又称“巴斯布尔山”)丛林地带,在那里再次集中进行系统的整训。其间,根据当时的形势明确提出支队的任务有两个:一为抗日,反法西斯;二为民族解放。同时,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结合菲律宾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支队队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的三大纪律原则、八大要求和八项注意,9月份还创作了一首富有民族义愤和战斗激情的军歌—《菲律宾华侨游击支队队歌》,军歌直抒这些英雄战士心声:“我们是反法西斯的武装战士,我们是华侨抗日的英勇先锋……”

菲律宾华侨部队由中吕宋平原转战到南吕宋山地以后,为了突出华侨队伍特色,更好地团结当地各种不同武装力量共同抗日,决定不再纳入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编制,正式命名为“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王汉杰任总队长。

此后,这支华侨抗日部队更加威名大震。在王汉杰领导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出生入死,屡击日军,频传胜绩,得到了当地菲律宾百姓和华侨的信任、支持。这支华侨游击队还与菲律宾人民抗日军联手,不断向日军发起进攻。

1942年8月,在配合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发动的“雨季攻势”中,王汉杰带着部队截击日军运输队,还击敌人的进攻,有效阻击了敌人的抢粮,还袭击了敌人的军营,当场击毙了驻吕宋的日本军区参谋长田中大尉,粉碎了日军的“绥靖计划”,日军震惊,百姓兴奋。

1943年1月22日,日军得知王汉杰率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在阿拉悦山的邦邦牙河附近活动时,便派出重兵,企图围剿,一举聚歼。在阿拉悦山脚下的干仓巴村,王汉杰带领一个排埋伏在河边,运用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以一排之力击退100多名日军,击伤日军30多人,而王汉杰麾下仅1人受伤,打了一个成功的反突围战,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这是王汉杰指挥部队夺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队伍士气大振,百姓更加支持。

1943年2月,当地菲律宾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在甲标社附近的圣湖连村与200多个日军发生遭遇,打得十分激烈。王汉杰闻讯率部驰援,他分兵数路,悄悄包抄日军,与友军首尾呼应,前后夹攻。日军两头挨打,死伤近80人,余敌狼狈逃窜。王汉杰所部则无一伤亡,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因为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不断在中吕宋打击敌人,日军大量增兵于此,企图一举全歼。

1943年5月9日,在王汉杰等率领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开始战略转移,撤离强敌控制的中吕宋,转移到南吕宋。行军途中,困难叠生,全体队员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在深山密林中徒步行军26天,途经3个省份36个社镇管辖的地方,行程1000里,跳出了敌人的封杀圈,保存了有生力量。

1944年1月2日,一个叛徒带领一队伪警察窜到南吕宋三巴乐社、马乌万社强购军粮。王汉杰决定为民除害,以聚民心。在当地一小队抗日武装力量的配合下,他带着全队在马乌万到三巴乐的公路旁埋伏了一天一夜,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击毙了一批敌人,缴获12支步枪和一大批粮秣弹药。

反攻先锋 盟军大赞

1943年年底,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日益逼近菲岛,许立和王汉杰等抓住有利时机,提出“扩大队伍,迎接反攻”的口号,扩充了南吕宋大队和马尼拉大队,在中吕宋新建了福建大队和广东独立大队。美骨一带的华侨抗日社团也起而响应,组成武装,编为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第五大队,亦称“美骨大队”。

1944年4月9日,为迎接美国盟军登陆菲岛,做好反攻前的准备,王汉杰组织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为反攻备战。

菲律宾抗日游击支队与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总部联合发布了《告祖国沦陷区及台湾、朝鲜被强征来菲同胞书》,号召被征士兵逃跑、被征劳工怠工,还散发了用日文编写的传单,并在马尼拉等重要城市张贴标语,由转化过来的台湾同胞用日语向日军喊话,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

为做好反攻准备,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于1944年8月1日向外发表了《为扩大队伍迎接反攻告侨胞书》,号召华侨团结一心,投入反攻侵略者。同胞书在菲律宾华侨青年中产生积极影响,华侨青年从四面八方奔赴营地,加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使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到700多人,扩大后的游击支队仍由王汉杰任总队长。他率领部队转战于城乡,不断袭击日军,处决汉奸,捷报频传。

1945年1月9日,美军在吕宋岛仁牙因海登陆后,王汉杰带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积极配合当地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中吕宋、南吕宋日军后方广泛开展军事斗争,消灭日军有生力量,破坏公路、桥梁、铁道,截断日军交通线,阻止日军调运兵力。王汉杰率领一部分干部战士在民兵的配合下,于一月中旬在邦邦牙省干拉描市山范村附近的邦邦牙河边,就截击且全歼了一支增援的日军小队,打死日军50多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30多支和一批其他军用物资,用以武装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第二、第三两个大队。

在美军到达之前,王汉杰带着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与当地人民武装携手,攻占各省许多重要市镇,包括丹辘、邦邦牙和内湖三个省的省会,歼灭了大量敌人。比如,1945年1月26日,王汉杰率队与友军互相配合,向内湖省会仙沓古律示市守敌发起进攻。因为屡战屡胜,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担任正面主攻,友军在两翼策应,向守敌攻击。战斗从早上8点打到晚上6点,队员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持作战,终于全歼守敌,光复仙沓古律示市,当地人民欢呼雀跃。此役击毙日军60多名,缴获了包括重机枪在内的大量武器弹药。

首攻都城 首升菲旗

1945年2月3日,王汉杰指挥部队首先攻入马尼拉市区,给盟军打前站,成为当时唯一一支攻入马尼拉的部队。面对强敌,他沉着指挥战士与日军展开惨烈的巷战,同时及时向盟军提供情报;他还分兵维持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设立了临时难民所,收容和救济无家可归的难民等。此战,被称为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大、最惨烈的一次城市巷战。战斗中,王汉杰指挥部队在第一时间冲到马尼拉华侨青年会,在这里升起了菲律宾国旗。据悉,这是菲律宾首都沦陷后升起的第一面菲国国旗。

一位美军军官在庆祝马尼拉解放的群众大会上高度评价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如果没有华支的配合,美军就要多花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占领马尼拉,而且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转战内湖 营救外侨

马尼拉光复后,王汉杰继续指挥部队肃清残敌。之后,他带领部队奔赴南吕宋,配合美军第十一空降师和第一骑兵师,继续血战日军。

1945年2月23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配合美国盟军第十一空降师伞兵部队及友军,参加了营救被关押在南吕宋内湖省罗斯万口牛示社集中营中的外国侨民之战。第一大队战士们在大队长郑显玉带领下奋不顾身,首先冲入集中营,救出2100多名侨民,使他们化险为夷,免遭毒手。美国盟军游击队司令凡特普少校致函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给予特别嘉奖,褒扬这支华侨部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并用飞机空投4箱新式半自动步枪和弹药,予以援助。

战果辉煌 菲国铭记

菲律宾退伍军人总会向王汉杰授勋.jpg

菲律宾退伍军人总会向王汉杰授勋

自1942年5月起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3年又3个月的战斗岁月中,王汉杰率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转战中吕宋、南吕宋、马尼拉和米骨4大战场,征战15个省、市,作战260多次,共毙、伤、俘日军2000多人,缴获各种枪炮940多支(座),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有77位华侨官兵为保卫侨居国英勇献身。

菲律宾人民和政府高度评价王汉杰率领的这支华侨部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27日,菲律宾军官诺舍地少校在上呈总司令部为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请奖的函件中写道:“……‘华支’的官兵都是外国公民,按义务来说,他们可不必负担直接抗敌的责任,可是他们自始至终同我们并肩作战,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同年,菲军参谋长瓦尔地示少校在给王汉杰的信中称:“总司令部的档案详尽展示了你组织的针对日本压迫者的抵抗运动中和在菲律宾解放战役时的辉煌功绩。菲律宾军队衷心感谢你组织在与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对这个国家的无私服务。”

菲律宾退伍军人总会颁发给王汉杰的立功奖状.jpg

菲律宾退伍军人总会颁发给王汉杰的立功奖状

菲律宾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支英雄的华侨部队。1979年4月,由旅菲各界爱国华侨筹资在菲律宾的内湖省会仙沓古律示市建造一座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堂。1992年5月,在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建军50周年之际,菲律宾国家邮政局为纪念太平洋战争中在菲律宾英勇抗击日军、立有显赫战功的12支游击支队制作了一组纪念邮票,共计4枚,其中一枚标有号码“48”的邮票即是为纪念王汉杰率领的这支部队的。至今,在菲律宾的现役军人中,不管在什么地方,凡是见到佩带标有“华支退伍军人总会”胸章的“华支”老战士,他们都立正行军礼。长期以来,菲律宾政府和有关团体曾多次颁发奖章、奖状给王汉杰,以表彰和感谢他为菲律宾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转战闽南 解放家乡

1949 年漳州解放后,王汉杰 ( 前排左一)、 闽粤赣边纵政委魏金水 ( 前排右一)与后排站立的战友临别留影.jpg

1949 年漳州解放后,王汉杰 ( 前排左一)、 闽粤赣边纵政委魏金水 ( 前排右一)与后排站立的战友临别留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汉杰受命担任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退伍军人同志会主席。

1946年7月,王汉杰奉命来到香港,参加了中共华南分局在香港组织的整风学习,后调回国内,先后担任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委员兼闽南地区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副政委,地委常委、闽粤赣边区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主任兼作战科长。

1949年夏天,为迎接解放大军南下福建,王汉杰被派往福州与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联络,参与解放福建战斗。

掌闽侨务 贡献卓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汉杰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华侨工委主任、福建省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后改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兼福建省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对台办负责人,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福建省侨务办公室主任、福建省外事办主任,中国侨联副主席、福建省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等职,1995年2月离职休养。

王汉杰曾当选为第二届、三届、四届、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福建第三届省委委员,福建省第五届、六届人大常务委员,福建省第一届、二届、三届政协常务委员,全国侨联第二届、三届、四届副主席,福建省侨联第一届、二届、四届主席和第五届、六届、七届名誉主席。

王汉杰长期担任福建省侨务工作领导人,任上发动和团结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建设,集合侨力造福家乡,对新中国成立之初冲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外交封锁及华侨华人参与祖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9月30日,王汉杰病逝于福建省福州市。著有《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三年游击战纪实》(后改名为《游击三年》《三年游击战纪实》)。


指导单位: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

主办单位:福建省侨联

协办单位:各设区市侨联

供稿来源:文/《共和国归侨(福建卷)》、图/泉州市侨联

责任编辑:福建省侨联全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