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侨史研究

共和国故事我来讲 | 王晨:一件文物 一座丰碑

发布时间:2025-04-16 16:21:5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编者按: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于2024年联合启动“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旨在以物证史,以物叙史,生动讲述海外侨胞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为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所作的独特贡献,激发全社会爱党爱国情怀,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其中,福建20件见证物、12位讲述人入选。

微信图片_20250414160716.jpg

在福清侨乡博物馆,陈列着一件意义非凡的文物:闽江调水工程捐资纪念盘。今天,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走进文物背后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科学谋划“3820”战略工程,闽江调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之前福清十年九旱,缺水问题不仅影响着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还时刻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承载着万众的期待,福清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闽江调水工程,但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当时光是投资估算就有8亿多元,而那时候人均月工资才200多元。8个亿,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1992年,闽江调水工程动员誓师大会在福清华侨影剧院召开,全市上下踊跃捐款,强力支持开工建设。可到了年底,才筹到了6000多万元,工程面临着停工的困境。

林文镜先生得知了工程资金的困难,当即打电话联系远在美国治疗的林绍良先生。原本计划年后才返回印尼的林绍良先生,听闻家乡急需帮助,立即中断疗程,在春节前夕召集融侨们到雅加达座谈。这一天,正巧碰上洪水爆发,积水漫延,75岁高龄的林绍良先生顶着涉水的困难赶到会场。其他70多位海外乡亲也是冒雨赶赴,终于相聚一堂。这场座谈会开得很紧凑、很热烈,即使身处经济逆境、经营困难,华侨们还是当场豪爽认捐。他们还决定,以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的名义,发动全球乡亲共同捐款。直到竣工,海外融侨及团体共为闽江调水注入近2亿元的捐资。

历时8年多,跨越两个世纪,当时全国县级市最大的水利工程——闽江调水工程胜利通水。它将滔滔江水引来福清,滋润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推动了这座城市踏上乘风破浪的现代化征程。

 

(供稿:福清侨乡博物馆、福州市侨联)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