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印记 | 开国上将、菲律宾归侨叶飞留在体内66年的子弹头
编者按: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于2024年联合启动“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旨在以物证史,以物叙史,生动讲述海外侨胞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为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所作的独特贡献,激发全社会爱党爱国情怀,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其中,福建20件见证物、12位讲述人入选。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有一件特殊的文物:一颗带铜锈的子弹头。据资料介绍,这颗带铜锈的子弹头,长1厘米,宽1厘米,重量19克,是国家一级文物。它曾在叶飞将军身体里遗留了66年,直到他去世后才取出。
叶飞,原名叶启亨,祖籍福建南安,1914年5月7日出生于菲律宾,1918年5岁时回国。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关于这颗子弹头的故事。在叶飞的回忆文章——《狮子头客店遇险》中有记载:发生在1933年的冬季,当时叶飞才19岁,他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特派员的身份在闽东地区巡视工作。
当时,叶飞约一位同志在福安城外的狮子头客栈接头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突然袭击,头部中弹,倒在楼板上。在观察到叶飞还能动时,特务又朝着他连开三枪后才离去。傍晚狮子头村党支部派人来察看情况,发现了昏死在路边的叶飞,先将其抬回村里装扮成回娘家的妇女,后用轿子将他送到山上的游击队根据地。受当时医疗条件限制,根据地的医生只取出了叶飞头部和手部的弹片,胸部的子弹头无法取出。就这样,这颗子弹一直留在了叶飞的身体内。
1999年4月,叶飞将军在北京逝世,他的子女将这颗意义非凡的子弹头捐赠给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这颗“埋藏”在叶飞将军身体内长达66年的子弹头,不仅是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更是他在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最好见证。
(供稿: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