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侨界要闻

福建唯一,全国亮相!侨乡法庭经验获赞

发布时间:2020-11-23 10:14:1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第四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莆田市涵江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文珍在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系全国十三个单位代表和个人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发言的单位代表。

法庭1.jpg

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是福建著名侨乡,在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约38万人,分布在东南亚和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区法院、侨联、司法局等共同携手,针对涉侨案件当事人回国参与诉讼难、审理周期长、执行难度大、调解意愿高等特点,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打造“集中规范审理、多元纠纷化解、司法职能延伸”的涉侨审判品牌,被福建高院列为全省法院司法品牌项目,受到中国侨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高法院司改办、福建高院等方面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中国侨联涉侨维权机制建设现场会上介绍经验。法庭8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曾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法庭2.jpg

一、立足区位特色,集中规范审理

一是突出集中。2012年1月设立“涉港澳台侨民事审判合议庭”,在全省率先实现涉港澳台侨案件归口集中审理,统一裁判尺度,掌握类案规律,研判解纷思路。共受理涉侨案件1883件,占全庭收案的41.52%,调撤率达70%,办理司法互助案件256件。

二是突出规范。对立案审查、文书送达、法律适用、文书制作、判后答疑等环节进行统一规范,同时建立送达前身份信息、诉讼材料、初步法律关系“三审查”制度。编印《处理涉港澳台侨民事纠纷实务操作指南》《诉讼指南》和《涉港澳台侨纠纷多元化解典型案例集》,经常为侨胞解释境内外法律制度差异,引导涉侨当事人依法规范诉讼。

三是突出便捷。推行节假日、夜间办案,创新“互联网+”司法模式,建立全流程在线办案的“云解纷”平台,解决涉侨案件当事人常年在境外、时差不一致、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庭等诉讼不便问题。

二、立足纠纷特点,深化多元调解

一是建立“一个中心”。成立“诉非联动中心”,统一指导、协调涉侨多元调解衔接工作。推行涉侨民商事案件中立评估、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开展专职调解、律师调解,推进诉源治理。

二是形成“两支队伍”。从各驻外商会、行业协会中选聘25名特邀调解员,在新加坡等六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依托华侨华人社团,选任9名海外调解联络员,接受法院委派、委托调解。

三是设立“三个站点”。在江口镇侨联设立调解衔接工作示范点,在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和莆田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在部分侨企设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工作站,定期派驻挂钩法官,开展法律咨询,巡回化解纠纷。

四是完善“四项制度”。建立调解联席会议、调解情况通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复杂疑难纠纷联调等制度,召开调解联席会议93次,通报调解情况82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联动调解复杂疑难纠纷88起。

五是推进“五类调解”。诉前调解涉侨纠纷600余起,协助调解230件,委托调解335件,指导调解156件,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122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立足侨情实际,创新司法服务

一是创建无讼侨村。在侨民、侨胞比较集中的村居设立“无讼侨村”创建点,积极开展法治宣传、纠纷化解、涉法维权等工作,保障侨区安定稳定。

二是靠前服务侨企。深入侨企开展法律讲堂,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构建涉企纠纷预防、预警、调处工作机制。

三是关爱留守侨眷。设立“关爱华侨留守家庭服务站”和3个侨村留守儿童、老人服务点,与侨乡校园签订共建协议,设立青少年法律维权工作站,举办模拟法庭、法治漫画大赛、法治夏令营等普法活动,为促进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莆田市侨联、涵江区法院)

(责任编辑:福建省侨联全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