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侨联:坚持党建带侨建,“红土侨心”谱新篇
近年来,龙岩市侨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打好五张牌、建设新龙岩”“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总体部署,扎实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大力培育“红土侨心”党建品牌。2023年获得“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荣誉称号,得到中国侨联、福建省侨联的充分肯定。
一、把握政治方向,实施“党建+培根铸魂”工程,“红土侨心”底色更亮。一是在“学”上下功夫。依托党组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重点辅导等方式,扎实开展理论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的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2022年以来组织专题研讨交流15次。二是在“宣”上全方位。深入市侨商会、基层侨联、侨界群众,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活动共计7次,听课人数达1000余人次。组织观看“百年辉煌·闽西荣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龙岩老区成就展”、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红旗永不倒”文艺晚会,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侨心向党·同心逐梦”文艺进侨乡演出活动5场,开展“百年荣光·闽西华侨历史贡献”图片巡回展9场次,团结引导全市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在“悟”上做文章。用好用活闽西红色文化、华侨文化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古田廉政教育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杨成武纪念馆、陈康容故居“望森楼”、明代航海家王景弘纪念馆等,2022年以来开展现场教学活动11场次,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计13个,感悟华侨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百年荣光·闽西华侨历史贡献”图片巡回展。黄小花 摄
现场教学活动。黄小花 摄
二、主动担当作为,实施“党建+服务中心”工程,“红土侨心”成色更足。一是服务招商引资。以侨为桥、以侨引侨,着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近几年全市侨联系统接待经贸考察团组15批、244人次,参与和邀请客商参加招商活动42次,邀请客商近700人次参加。协助引进招商项目6个,投资金额9.27亿元。二是助力乡村振兴。在新罗、连城举办2场“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龙岩专场活动,积极推动“美食搭台·经贸唱戏”。其经验做法分别被《中国侨联工作》《八闽侨声》摘编。举办归侨侨眷技能培训班6期,155人次参加,助力新农村建设。三是服务侨商侨企。举办“龙岩市侨银企对接会”,市侨联、有关侨企分别与厦门国际银行龙岩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融资合作备忘录,加强银企对接合作。邀请专业律师作“智慧税务下企业生命全周期税收合规策划”讲座,增强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规办事的法治意识。指导新罗区侨联成立“涉侨维权服务站”,切实维护侨胞合法权益,指导上杭县侨联成立海外“游子驿站”,吸引海外侨胞回乡投资创业,助力龙岩经济高质量发展。
侨家乐龙岩专场。新罗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三、发挥特色优势,实施“党建+暖侨护侨”工程,“红土侨心”特色更鲜。一是开展扶贫济困,用政策保障“安心”。积极推动贫困侨救助资金的使用,最大限度帮扶困难侨胞。近年来,落实中央华侨事务专项经费324万元,省贫困侨救助资金172万元,“百侨帮百村——联村助户”帮扶金55.8万元。中国侨联《基层侨联建设》刊发了龙岩的经验做法,面向全国侨联系统推广。二是开展侨爱工程,用侨捐公益“暖心”。争取香港微笑慈善基金会向长汀县南山中心学校、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捐献港币90万元;省东南科技产业研究院向龙岩市发放扶老助教帮扶项目物资约30万元,捐赠物资包括“爱心包”、科教文体包、书籍等;南非宋庆龄基金会向武平县岩前镇中小学捐献助学金20万元;香港仁慈基金发放帮扶金15万元;开展“侨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活动,为48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做复明手术,提升侨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感。三是开展侨法宣传,用法治环境“安心”。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市侨联系统开展侨法宣传活动61次。举办“侨务政策解读”专题讲座5场,邀请法学专家举行企业税法讲座1场,翻印《涉侨法律政策指南》500本。每年在“学雷锋日”“宪法日”开展侨法宣传,下基层举办3场“侨爱心·送温暖”医疗队下乡暨侨法宣传活动,营造知侨爱侨护侨的良好社会氛围。
“侨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活动。吴馨容 摄
供稿:龙岩市侨联 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