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联>> 文化交流

【百年风华 赤子侨心】爱国真菌学先驱

发布时间:2021-05-19 11:32:0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美国归侨,著名微生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因成绩优异公派留学,后放弃优厚薪资待遇,回国报效,入山林研究鉴定真菌,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森林分布、生长生态特性以及林木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绘制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为科学经营林业和科学管理森林提供了示范榜样。

 

人物简介:邓叔群(1902-1970年),字子牧,福建福州人,美国归侨,著名微生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

1902年12月12日,邓叔群出生于福州市。邓叔群自幼随开酱园的父母住在市中心。酱园店生意艰难,只能够全家人勉强温饱,但父母还是挤出钱来,送邓叔群读私塾。邓叔群自幼热衷学习,帮家里劳作之余,常至附近学堂旁听;夜深时如饥似渴阅读父亲给学生批改的作业,父亲不忍,特地托人为他办了福建省立一中的旁听证。邓叔群靠旁听和自学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业。1915年邓叔群瞒着家人报考了清华留美预备生,凭借优异成绩录取。

 

 邓叔群.png

邓叔群

 

公派留学 成绩优异

在清华,邓叔群始终发奋努力,并于1923年凭借优异成绩公派至美国留学,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进入以生物学著称的康奈尔大学就读,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学校要求的所有课程。1928年,邓叔群获得康奈尔大学森林硕士学位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因其成绩优异,科研能力突出,邓叔群被评为全美最高科学荣誉会员,荣获“斐陶斐”奖,并两次获得“金钥匙”勋章。

潜心钻研 奉献科研

因其科研能力突出,他的母校及美国多所大学邀请他留校,但邓叔群拒绝了,放弃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及丰厚的薪酬。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邓叔群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1928年,邓叔群回到祖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收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自己的真菌科学。邓叔群发现的新属和新种得到国际上的公认,并载入具有世界权威性的《真菌学辞典》。

1991年,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真菌学名誉教授R.P.Korf在总结康奈尔大学120年中对真菌学有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时,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深入研究 平衡生态

作为中国森林病理学创始人,邓叔群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进行森林生态学研究。1939年,邓叔群组织了西南森林调查团,深入原始林区,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森林分布、生长生态特性以及林木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为了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建立一种有利于农林牧业生产的生态系统,以减轻黄河对其下游地区的危害,1941年邓叔群决定远赴甘肃。6月,他来到偏僻落后的卓尼,在西北僻地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在卓尼6年时间,邓叔群跑遍林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分析了大量的树木生长情况,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抗战开始不久,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其中森林的轮伐期、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邓叔群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并亲自在黄土高原创办了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典型——挑河林场,为科学经营林业和科学管理森林提供了示范榜样。几十年来,黄河上游的多数森林均遭程度不同的破坏,唯挑河林场为黄河上游保留下了宝贵的森林区,为黄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投身教育 报效祖国

1948年冬,邓叔群受其学生沈其益邀请到东北举办高等农林教育,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编写出了一整套林科大学教材。他还组织教研室教师钻研业务,把各国教材分析贯通,编写出新的教材为青年教师讲课;他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农业机械化系等新专业;为筹划教学一科研一生产三结合的基地付出了心血。

邓叔群对党赤胆忠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叔群三次主动减薪;抗美援朝时,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1960年,邓叔群花了三年半时间,培养了50名森林病理学研究生。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第一山弄7号的邓叔群故居 ,立像为邓叔群弟弟邓拓.png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第一山弄7号的邓叔群故居 ,立像为邓叔群弟弟邓拓

 

(供稿:福州市侨联、闽侨智库闽江学院研究中心黄丽惠)

(责任编辑:福州市侨联侨情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